牙周炎是侵犯牙龈和牙周组织的慢性炎症,是一种破坏性疾病,其主要特征为牙周袋的形成及袋壁的炎症,牙槽骨吸收和牙齿逐渐松动,它是导致成年人牙齿丧失的主要原因。本病多因为菌斑,牙石,食物嵌塞,不良修复体,咬创伤等引起,牙龈发炎肿胀,同时使菌斑堆积加重,并由龈上向龈下扩延。由于龈下微生态环境的特点,龈下菌斑中滋生着大量毒力较大的牙周致病菌,如牙龈类杆菌,中间类杆菌,螺旋体等,使牙龈的炎症加重并扩延,导致牙周袋形成和牙槽骨吸收,造成牙周炎。
牙周炎已被医学界定论为继癌症、心脑血管疾病之后,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第三大杀手,也是口腔健康的“头号杀手”。牙周炎出现的一些前期症状,也成为口腔“亚健康”恶化的主要特征。
绝大多数牙周炎患者都伴随着牙龈萎缩的症状,调查发现,在45岁以上的人群,90%以上存在不同程度的牙龈萎缩现象,而牙龈萎缩,也一向被口腔医学界视为不可逆转的生理退化现象(对于不可逆转的观点,显得已经有点过时了,对于这个问题,将在以后的文章部分专门说明)。值得重视的是,由于遗传、环境、食物安全方面因素的影响,牙龈萎缩生理退化现象有逐年低龄化趋势,据"我爱牙齿网"接受咨询的记录显示,最年轻的牙龈萎缩患者是18岁。
据最新的研究发现,由于成年人脑垂体某些生长激素分泌的减少或停止,会导致口腔及牙龈对于维生素C的吸收出现严重障碍,从而带来口腔和牙龈严重的营养不良,这种营养不良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反应在牙龈萎缩生理退化现象大大提前的现实,这也是尽管人们对于刷牙等口腔清洁重视之后,牙龈萎缩仍旧日趋呈现低龄化的根本原因。
牙龈萎缩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作为保护牙齿及龈下牙周组织的天然屏障被打开,导致口腔内各种食物残留及污垢,得以越过健康牙龈的保护而侵入龈下,在这种常规刷牙无法清洁到的口腔卫生“死角”,长时间地累积形成牙石。
牙石是龈下各种牙周有害病菌滋生比不可少的“载体”,由于牙龈萎缩,而令厌氧菌在龈下得以滋生、扩散,长期侵袭着牙龈和牙周组织的健康;同时如前面所说的由于牙龈的营养不良,此消彼长之下,进而导致成年人口腔抵抗疾病侵害的能力,随着年龄增长而大幅衰退的结果,从而引发各种牙龈炎、牙周炎、牙髓炎症状。
这些炎症当中,尤其是牙周疾病,在传统治疗手段之下难以完全治愈的无奈,正是由于牙周疾病可以不断复发的特征,又进一步危害牙龈健康,回过头更加剧了牙龈萎缩的退化,从而造成牙齿松动而提前脱落、缺失,也使牙周病成为了导致牙齿“非健康”疾病的主要根源。
各种炎症引发的牙痛给患者带来的痛楚自不必说,由于每颗患病牙齿本身都是一个不断生产、复制大量病菌病毒的温床,每天都在通过血液向全身传播,进而侵害整个身体健康,在这个时候,传统的口腔牙病治疗方法,不得不采取破坏性的拔牙疗法(包括拔牙、镶牙、根管治疗等),来阻止口腔疾病恶化对身体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然而,这种“亡羊补牢”式的破坏性的疗法,却是以牺牲牙齿为代价的。
因此,如何从及时发现口腔牙齿的“亚健康”状态开始,如何及时对各种口腔牙齿疾病隐患进行预防及康复护理,才是从根本上杜绝牙周炎,避免口腔牙齿状态向“非健康”恶化的唯一途径。
牙周炎的分类
牙周炎主要分为慢性牙周炎、侵袭性牙周炎、反映全身疾病的牙周炎、坏死性牙周病。
牙周炎的临床表现
牙周炎的主要临床表现是牙龈炎症、出血、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牙槽骨高度降低、牙齿松动移位、咀嚼无力,严重者牙齿可自行脱落或者导致牙齿的拔除。牙周病患者牙龈颜色暗红,由于水肿显得比较光亮。不仅在刷牙时出现牙龈出血,有时在说话或咬硬物时也要出血,偶也可有自发出血。在炎症早期,轻探龈沟即可出血,探诊出血可作为诊断牙龈有无炎症的重要指标。
正常情况下,健康牙龈的龈沟深度不超过2mm,超过两毫米则为牙周袋。牙龈病可能会由于牙龈水肿出现“假性牙周袋”,使探诊深度超过2mm。而牙周炎患者,由于纤维变性破坏、结合上皮向根方增殖而形成“真性牙周袋”。牙周袋的形成说明炎症已从牙龈发展到牙周支持组织,使较深层的牙周组织感染,慢性破坏,脓性分泌物可以从牙周袋溢出。
牙龈退缩也是牙周炎的症状之一,但患者常不易察觉。当龈退缩造成牙根面暴露时,患者对冷、热、甜、酸食物或机械性刺激都可能出现敏感的表现。早期的牙周炎牙齿不松动,只有在慢性破坏性炎症发展到一定的程度,牙槽骨大部分吸收,牙周组织支持力量大为减弱时,才可以导致牙齿松动甚至脱落。
发病原因
微生物是引发慢性牙周炎的始动因子,堆积在龈牙结合部的牙面和龈沟内的菌斑微生物及其产物引发牙龈的炎症和肿胀,使局部微生态环境更有利于一些在厌氧条件下生长的革兰阴性牙周致病菌滋生,形成致病性很强的生物膜,由龈上向龈下扩展,并扩大到深部牙周组织,凡是能加重菌斑滞留的因素,如牙石、不良修复体、食物嵌塞、牙排列不齐、解剖形态异常等,均可成为牙周病的局部促进因素,加重和加速牙周炎的进展。宿主对微生物的应答反应是决定牙周炎发生与否,以及病情轻重、范围大小、发展速度等的必要因素。某些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等也对牙周炎有负面影响。此外,环境和行为因素,如吸烟、精神压力等也可能是危险因素。
侵袭性牙周炎是一组在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均与慢性牙周炎有明显区别的牙周炎,按其患牙的分布可分为局限型和广泛型,常表现为家族聚集性。特定微生物,主要是伴放线放线杆菌的感染,以及机体防御能力缺陷(如白细胞功能缺陷、牙骨质发育异常等)是引起侵袭性牙周炎的两方面主要因素。
如何预防牙周炎
在上述对牙周病根源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基础之上,"口康网"做了一个简短的总结供大家参考:
良好的生活习惯,正确的口腔健康预防意识,选择合适的预防健康产品,综合起来,才能够有效预防或防止牙周病。
1、注意口腔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坚持做到早起及睡前刷牙、饭后漱口,了解并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
2、密切注意牙周疾病的早期信号。如果在刷牙或吃东西的时候,出现牙龈出血的现象,要及早引起重视,因为这是牙周有炎症的表现,应尽早到医院诊治,查看龈下牙石情况,以及牙龈萎缩的情况。
3、有效提高牙齿及口腔的免疫能力。根据自身的“亚健康”征状,选择使用类似“牙齿黄金”的生物产品,可及早清除龈下牙石,通过给牙龈输送营养,有效恢复、激活牙龈口腔的免疫机能,将牙周病扼杀在萌芽状态;同时可选购合适的牙膏、牙刷、牙线,避免选择不合适的口腔护理产品导致牙龈问题的恶化。
4、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注意饮食结构要营养均衡,多吃白肉、蛋、蔬菜、瓜果等有益于牙齿口腔健康的食物;尽量少吃含糖食品,不抽烟,少喝酒,多吃富含纤维的耐嚼食物,有效增加唾液分泌,利于牙面及口腔清洁。
5、定期进行口腔保健检查。有条件的话,要保证儿童每半年一次,成人每年一次,到公立医院口腔专科进行口腔及牙齿健康检查;每半年或一年去医院洗一次牙,及时除掉龈下牙结石。
6、注意饮食方面的卫生预防意识。切勿常喝软饮料,如冰茶、可乐、柠檬汽水等各种碳酸饮料,均会对牙齿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尤其注意是睡前,刚吃完酸性食物的时候,例如柠檬、西柚汁后,不要马上刷牙,酸性液体容易使牙齿表面的釉质软化,此时刷牙容易破坏牙釉质,导致牙齿损耗,应先漱口,过一段时间后再刷牙。
治疗建议
一旦发生牙周炎应早期治疗,因为其预后与病变严重程度有关。
牙周炎治疗分四阶段:
第一阶段为基础治疗阶段,目的在于选用牙周病常规的治疗方法,清除或控制临床炎症和咬致病因素,包括口腔自洁,拔除预后差和不利修复的牙,龈上洁治,龈下刮治以清除菌斑,牙石,选用抗菌药控制炎症,咬颌调整等。
第二阶段为牙周手术治疗和松动牙固定。
第三阶段为永久性修复治疗,一般手术后2-3个月后进行。
第四阶段为复查复治阶段,每半年一次,包括检查菌斑控制情况,卫生宣教,拍片检查,以进一步拟订治疗计划。
牙周炎治疗成功与否关键有两点:
一是周密的治疗计划和医生细致,精湛的治疗。
二是病人坚持良好的自我菌斑控制。后者较前者更为重要,否则医生的工作将是事倍功半,疾病也将再度发生。
冷、热、酸、甜吃了都疼,牙周炎给许多人带来痛苦。其实,牙周炎也有体育疗法,绝大多数人长期坚持练习都会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