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省卫健委公布了一起一级甲等医疗事故,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被警告、罚款人民币40000元,该院一医生被吊销医师执业证书。
据安徽省卫健委披露,2021年5月21日,该医生在医院妇产科门诊手术室工作时间,未按门诊就诊流程接诊患者,并在门诊手术室为该患者行宫内节育器取出术,术前未与患方签署知情同意书,未完善相关术前准备,术后也未按规定书写门诊病历和手术记录。
结果手术造成患者子宫穿孔、小肠穿孔,最终导致患者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不全直至衰竭,患者于2021年8月21日死亡。
2021年12月15日,经安徽省医学会鉴定,本病例属于一级甲等医疗事故,医方负主要责任。
在该新闻的评论区,部分熟悉行情的网友推测,这很可能又是一起医生被“熟人看病”坑了的惨痛案例:由于病患是熟人或朋友,该医生没有按照正常流程、在办理必备手续前就对患者进行了诊疗和手术,最终发生意外后被家属追责,导致医生自己好心办了坏事。
众所周知,在我国,办事找“朋友”或“熟人”乃天经地义,医生、律师和公务员,更被老百姓视作朋友交际圈三大神兽:如果自己交际圈中有这三种人,那生活中有什么麻烦一时难以按正常程序解决,找他们帮帮忙,往往能事半功倍。
于是不管遇到什么事,国人总是冥思苦索、思前想后,在这个圈内是否有老乡、是否有朋友、或者朋友的老乡、老乡的朋友、是否能和自己的那门远房亲戚搭上关系、粘上边、是否曾经是自己同学的同学的亲戚的……
医院也是这样,很多医生的患者,很可能就是自己的熟人或朋友,或是他们介绍的朋友,面对这样“沾亲带故”的患者,作为医生的你可能出于好心,将常规的检查项目省略了以减轻患者的医疗费用;将尚未做好充分术前准备的患者拉上了手术台,以便缩短住院时间减轻医疗费用;对本该留院观察的患者说“先回家观察,有问题时及时复诊”。
于是患者“放心”地回家了,而你的初衷可能只是为了替患者节省费用……
但天有不测风云,一旦你接诊的这种身份的患者,出现意想不到的并发症或后遗症甚至突然死亡,“朋友”或“熟人”很可能撕破脸皮,不再认你为朋友或熟人,这时你诊疗过程中的任何一点点不规范,你当时以为是出于好心的权宜之计,但事后都有可能成为你的罪证!
据媒体报道,贵州省医学会对所完成的100多例医疗事故争议技术鉴定进行分析,发现缘于找熟人帮忙,日后患方反目引起争议的竟占1/4;而河北省一项统计显示,两成医疗纠纷缘于看病找熟人。
简而言之,好心不一定能有好事,“熟人看病”最后闹得不愉快的事例并不鲜见。
目前中国执业口腔医师(包括助理医师)仅27.5万,假如你是一名牙医,你服务的平均国民人数将是5091人,这也意味着牙医的“泛亲友”医患群体更加广泛,“亲友链接度”也更松散,遇到“熟人看病”的概率也更大。
但作为牙医一定要谨记,哪怕你确实是出于好心,在对熟人或朋友进行诊疗操作前,一定也要按医疗规范办事!
无论是亲友熟人还是素昧平生的普通病患,将每一位病患都视作医学意义上的客体,该做什么检查一项也不缺少;该交代的事件一样也不省略;该执行的流程、规范一个也不遗漏......
对待“朋友”或“熟人”,在医疗上遵守原则,在医疗以外可以给予更多的关心,这才是正确对待病患的态度,也是医生必需的自我保护。“先小人后君子”,无论接待的病患是不是亲友熟人。
“熟人看病”的坑,牙医要时刻警醒!